微党课汲取大智慧 新征程砥砺赤子心 ——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组织观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对教育作为民生保障核心要义的理解,10月17日下午,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,自主在线观看了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5讲《提升民生保障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》。观看结束后,支部党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成长规划,积极撰写学习心得,深入交流对“教育为民”初心的感悟与思考。
一、聚焦民生保障:教育强国建设的“温暖底色”
本期微党课以“提升民生保障力”为主线,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与深入的理论阐释,系统介绍了高校在应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方面的创新思路与有效举措。微党课强调,“教育是民生之本、强国之基”,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“人民满意”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积极通过技术赋能、资源下沉、政策倾斜等方式,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的教育。这一核心理念在学生党员中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。


二、党员心得
(一)胸怀民生,勇担建设使命
徐浩同学在心得中谈到:“微党课让我深刻认识到,教育民生保障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部署,更需要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建设者的具体实践。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,我们未来参与设计的每一座校舍、规划的每一处校园环境,都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教学体验与生命安全。因此,我必须将‘安全、实用、绿色、人文’的理念深植于心,努力让每一栋建筑都能成为承载教育公平、促进人才成长的坚实平台。”
(二)技术融合,驱动教育数字化变革
孙登荣同学结合北京邮电大学的案例提到:“5G、BIM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,为教育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路径。例如,利用BIM技术进行校园建筑的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,可以显著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舒适度;借助5G高速网络,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实时共享,有效打破地域隔阂。这启示我们,新时代的土木工程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结构知识,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,赋予建筑以‘智慧’,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体系。”
(三)扎根基层,以专业赋能教育公平
“教育振兴,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振兴,离不开基础设施‘硬件’的支撑与教育理念‘软件’的更新。”戴广辉同学在心得中反思道,“过去我的关注点多集中于城市大型建筑,而微党课让我将目光投向了偏远地区的校舍建设。确保这些地区的校园建筑安全、功能完备、环境适宜,同样是我们土木人的重要责任。我期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学校的改善项目中,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,为孩子们筑起更加安全、温暖、充满希望的学习空间。”
(四)坚守初心,于奉献中践行党员承诺
黄雪文同学写道:“教育为民的初心,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国家教育工程里,更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。无论是参与志愿科普服务,还是与同学交流互助,都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‘办人民满意教育’的要求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,我们要始终保持‘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’的担当,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,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。”
三、以学促行,强化青年党员时代责任
此次微党课学习活动是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持续推进主题教育、强化思想引领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学习,学生党员们不仅理解了教育民生保障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,更进一步明晰了将个人专业所学融入国家需要、以实干服务社会的成长路径。支部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,激励党员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当先锋,为书写教育强国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。(土木工程学院 供稿)
编辑:徐浩 李燕菊 预审:梅立群 审核:王瑜
- 上一条青春测绘走大桥 专业实践筑匠心 ——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测绘工程专业开展巢马大桥实习活动2025-10-20 17:58:05
- 下一条新利国际app 2025-10-20 17:58:05
微党课汲取大智慧 新征程砥砺赤子心 ——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组织观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对教育作为民生保障核心要义的理解,10月17日下午,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,自主在线观看了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5讲《提升民生保障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》。观看结束后,支部党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成长规划,积极撰写学习心得,深入交流对“教育为民”初心的感悟与思考。
一、聚焦民生保障:教育强国建设的“温暖底色”
本期微党课以“提升民生保障力”为主线,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与深入的理论阐释,系统介绍了高校在应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方面的创新思路与有效举措。微党课强调,“教育是民生之本、强国之基”,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“人民满意”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积极通过技术赋能、资源下沉、政策倾斜等方式,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的教育。这一核心理念在学生党员中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。


二、党员心得
(一)胸怀民生,勇担建设使命
徐浩同学在心得中谈到:“微党课让我深刻认识到,教育民生保障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部署,更需要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建设者的具体实践。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,我们未来参与设计的每一座校舍、规划的每一处校园环境,都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教学体验与生命安全。因此,我必须将‘安全、实用、绿色、人文’的理念深植于心,努力让每一栋建筑都能成为承载教育公平、促进人才成长的坚实平台。”
(二)技术融合,驱动教育数字化变革
孙登荣同学结合北京邮电大学的案例提到:“5G、BIM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,为教育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路径。例如,利用BIM技术进行校园建筑的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,可以显著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舒适度;借助5G高速网络,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实时共享,有效打破地域隔阂。这启示我们,新时代的土木工程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结构知识,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,赋予建筑以‘智慧’,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体系。”
(三)扎根基层,以专业赋能教育公平
“教育振兴,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振兴,离不开基础设施‘硬件’的支撑与教育理念‘软件’的更新。”戴广辉同学在心得中反思道,“过去我的关注点多集中于城市大型建筑,而微党课让我将目光投向了偏远地区的校舍建设。确保这些地区的校园建筑安全、功能完备、环境适宜,同样是我们土木人的重要责任。我期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到乡村学校的改善项目中,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,为孩子们筑起更加安全、温暖、充满希望的学习空间。”
(四)坚守初心,于奉献中践行党员承诺
黄雪文同学写道:“教育为民的初心,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国家教育工程里,更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。无论是参与志愿科普服务,还是与同学交流互助,都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‘办人民满意教育’的要求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,我们要始终保持‘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’的担当,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,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。”
三、以学促行,强化青年党员时代责任
此次微党课学习活动是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一支部持续推进主题教育、强化思想引领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学习,学生党员们不仅理解了教育民生保障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,更进一步明晰了将个人专业所学融入国家需要、以实干服务社会的成长路径。支部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,激励党员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当先锋,为书写教育强国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。(土木工程学院 供稿)
编辑:徐浩 李燕菊 预审:梅立群 审核:王瑜
- 上一条青春测绘走大桥 专业实践筑匠心 ——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测绘工程专业开展巢马大桥实习活动2025-10-20 17:58:05
- 下一条新利国际app 2025-10-20 17:58:05


